• 仙女佐佑     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

    • Just for Fun

    • 片段讲解秀

    • from:《未知》

    太宰治说:“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。”虽不知他为何抱歉,可人作为高级动物,自然有着基因中自私的一面,也会有人性中脉脉的温情。
    “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。”可谓微言大义,作为一个更为复杂的矛盾体,想要日趋完善莫过于用辩证的哲学,善待他人,也在提升自己。
    近期爆出新闻,那些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现在都大多生活落魄——可当时的人们只顾将他们的事迹美化,却忽略了这样的冲击对于一个孩子内心的影响,只顾一味将仅有的闪光点提炼放大,忽视了孩子的其他品质并且没有对其进行引导,可谓是令人叹惋。
    而同样是年少出名,武亦姝却可以淡定拒绝媒体采访、拒绝出道当模特,她的行为源于她对自我的清楚认识,有优缺,有盈亏,方才是人生的哲学。



    是挺矛盾的。耶稣在传教时,其母来找他,他问谁说他的母亲,可能也是这样的矛盾。母亲的出现,让他感到自己成了凡人,又是自嘲,又是感慨。

    《心中有明灯》
    如今这世界繁杂浮华,少不了滚滚黑尘弥曼。人心之隐匿,眼力之彷徨,亦是天地灵音,亦或是洪水猛兽。不管身在何处,理应放眼长观,不可随意对他人一概而定。若没有一双慧眼,看到的也只是虚无缥缈的假象。看似和蔼可亲的人,也许背后却藏着一层黑暗,又看似万恶不赦的人,背后却可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真善美。所以,对待人既是有饱含的温情,又怀有忖度、审判的眼光。达到“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”的地步,才是最佳的打磨剂,才能涤尽仿徨,舒展美丽。
    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。胡适如是说,亦如是做。
    被人污蔑,无端辱骂,他淡然笑之,不气不恼,还观看抨击他的言论,不时点评:这个说法很是 平庸…这种骂法倒是很有意思…甚至将一些新奇特别的言论摘录下来,时常翻阅。
    被欣赏的作家抨击,他也会伤心,却不会怨恨;抨击他的作家被污蔑,他也会公正的替那位作家作证;被溥仪传唤,京城哗然,他却说:他(溥仪)还是个孩子。
    相比鲁迅的犀利尖锐,横眉冷对千夫指,他更显平和,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。不偏不倚,公正冷静。
    "有一种性取向叫做lithromantic,中文是回避型依恋人格,指在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,当他对你有同样感情后,你就会讨厌这种感情,甚至不再喜欢他。简而言之,这样的人注定孤独终老。"

    ——出自网易云音乐《FRIENDS》热评
    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。
    择一城终老,遇一人白首,挽一帘幽梦,
    许一世倾城,写一字决别,言一梦长眠,我倾尽一生,囚你无期,择一人深爱,等一人终老,痴一人情深,留一世繁华,断一根琴弦,歌一曲离别,我背弃一切,共度朝夕那一世,你为古刹,我为青灯;那一世,你为落花,我为绣女;那一世,你为清石,我为月牙;那一世,你为强人,我为骏马。佛说五蕴皆空,可这红尘却总被诸多缘分填满。佛入红尘,红尘便是道场。
    莫以一叶障了目


    生于世间,长于世间,万事万物始终逃不过他人的评判。偏偏少不了一叶障目之人,他们看待人事,窥着一小角,便能信以为真,唾沫飞溅,自我感觉良好的将其批判得一无是处,而从未多加思考。可往往事实并非都直接明了,经口口相传,又能怎能确保真相一定仍在?不做那以耳代目的愚者,拂开这片障叶,一派润景映入眼帘,才发觉透过叶子的斑驳,是那么的狭小。
    以自我为中心,夹杂个人主观情绪,成了坐井观天的青蛙还浑然不知,这万万不可。唯有辨证看待,摒弃偏见,认识到自己依旧处于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中,那么逃离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重重迷雾后,对这人世间的种种,便会增几分严谨,少一点轻率。
    以人为例,犯了思考惰性的人们总会习惯性给他人贴上标签,可终究难以全面的把好坏二字粗暴地扣在每个人身上。牛顿虽身为伟大的物理学家,但同时也是一名神学主义者,唯物和唯心并存,在外界看来一直难以评判。其实缩小至每一个领域,每个人根本无法都是佼佼者,既然如此,为何要苛刻到一旦别人存在错误,就势头一转,站在反对的嘲笑阵营?
    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。如果持着包容理智的心态,或多或少都对人事多点清晰认知。《河中石兽》曾言:“然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,可据理而臆断欤。”诚然,展现面前的人们更愿意相信,可背后的真假与否,实则更需要推敲。
    一叶可以障目,亦可以遮去理智的心。不妨抱着笑看风云变幻,我自缄默不言的认知心态,没准清风自来,洗涤去狭隘的视野,甚是爽快!

    1970-01-01   17赞       0踩       824浏览 评论(9)
仙女佐佑
女 入行配角lv22

6300/6831

粉丝 104关注 28